近闻
取消

近闻

[唐] 杜甫
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
渭水逶迤白日净,陇山萧瑟秋云高。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
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唐书》:永泰元年十月,郭子仪与回绝定约,共击退吐著,时仆固名臣及党项帅皆来降。大历元年二月,命杨济修好吐蕃。吐著遣首领论泣陵来朝,此诗盖记其事。

  近闻犬戎远遁逃①,牧马不敢侵临洮②。渭水透迄白日静,陇山萧瑟秋云高。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③。似闻赞普更求亲④,舅甥和好应难弃⑤。

  (此诗,记吐著之修好也。渭水、陇山,内地清静。崆峒、五原,边外宴宁。北庭使至吐著通和也。【鹤注】《通鉴》与新旧史皆云:永泰元年三月庚戌,吐著请和。诏宰臣元载、杜鸿渐与吐蕃使,同盟于唐兴寺。而不载请和之辞,意是复来求亲,而史失之。)

  ①《汉书》: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②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鹤注】临洮,唐郡名,而岷州亦有临洮,皆属陇右。《旧史》:宝应元年十二月,吐蕃陷临洮。③《通鉴》:广德元年十二月,入大震关,尽取陇右之地,京兆有渭南县。《唐志》:陇山,在渭州西南。陇山有六盘关,西北五里有吐著会盟坛。崆峒,占原州、蜗州。五原,谓盐州也。《唐书》:盐州五原郡,属关内道。《元和郡县志》:五原者,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岢岚贞原、横槽原。【朱注】地志:崆峒有三,此与五原并举,当指在平凉者言之。五原,今榆林地,直长安西北,与灵州接壤。先是仆固怀恩自灵州合吐蕃、回纥入寇,今吐著败走,故崆峒、五原皆无事也。《通鉴》:北庭节度,统瀚海、夭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境。④薛梦符曰,《吐著传》:其俗谓强雄者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⑤《唐书》: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下降吐蕃。景龙二年,金城公主复降吐蕃。开元二年,赞普乞和亲,上书言许与通聘,即日舅甥如初。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的下一首
《哭严仆射归榇》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唐] 郭子仪
[唐] 元载
[宋] 杨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