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
取消

花底

[唐]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鹤注】花柳两章,当是广德元年春梓州作,宜在《遣忧》之前。

  紫萼扶千蕊①,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②。恐是潘安县③堪留卫玠车④。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此诗咏花,有妍华易谢之感。(,) 上四句,对花惊喜,下则意在惜花也。紫萼包乎蕊外,黄须映自花中,花之内外俱丽矣。行暮雨,见花润。入朝霞,见花鲜。潘安县,见花多。留卫玠,见花美。莫委泥沙,不忍睹其零落耳。此咏梅花也,在下章点明。《晚出左掖》诗亦言花底,乃指桃花,有春色醉仙桃可证。)

  ①【顾注】萼,花蒂也。蕊,须头之点也,花须多是黄色。②周弘正诗:“带啼疑暮雨,含笑似朝霞。”③晋潘安仁为河阳令,具皆树花。④卫玠,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以为玉人。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的下一首
《哭严仆射归榇》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唐] 神秀
神秀和尚(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