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捣衣/捣练子
取消

夜捣衣/捣练子

[宋] 贺铸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注释】:
此词以简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思妇形象,抒写了闺中少妇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思。
用闺情写征戎之苦,这在宋词中并不多见。作者的系列《捣练子》词,可谓难得的珍品。这几首写思念边疆征人的作品 ,既有民歌情味,又以清婉见长,给人印象颇深。此词是其中代表性很强的一篇。
上片起三句写了思妇的两组动作。“锦字”用典。
《晋书·列女传 》载前秦时 ,窦滔被流放到边疆地区 ,其妻苏蕙思念不已 ,遂织锦为回文旋图诗相寄赠。诗图共八百四十字,文辞凄惋,宛转循环皆可以读 。“鸳机”是织机的美称 。李商隐《即日》诗云:“几家缘锦字 ,含泪坐鸳机”,白天光线充足,故思妇忙着在织锦,及至黄昏,不能作此细活了,乃收拾下机。然而夜晚自有月光可以利用,思妇还舍不得休息,于是又将大石板擦拭干净,连夜捣衣,准备捎给戍边的良人。只此“收锦 ”、“下机”、“拂砧”、“捣衣”一连串动作,便概括了思妇一天一夜的辛勤劳作,而这辛勤劳作 ,又无不是为了征夫,这样一个勤劳、贤慧的思妇的形象便惋然眼前了。可词人没有把笔触停留在刻画思妇如何不惮辛苦 、日夜劳作这一浅层,接下去两句即进而向着思妇的精神世界作深入的开掘,写她一边捣衣一边忐忑不安地思忖着“马士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七字,是点睛之笔。此句中用了《左传·庄公八年》里的一个典故:是年齐襄公派将军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当时正值瓜熟,襄公便许诺明年瓜熟之时派人去替换他们。谁知一年期满,襄公却自食其言,不准他们回来。用此典说明这一类言而无信 、随意延长戍卒役期的行径尚在继续,故尔思妇还得日织锦字,夜捣寒衣,征夫仍须防秋于塞上,捱冬于边头。论其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则前四句皆是直笔,至此收尾处使一折笔,便有含毫不尽之妙。
贺铸的下一首
《簇水近》

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相关作者
[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
[南北朝] 民歌
[元] 高明
[唐] 少年
[南北朝] 苏蕙
苏蕙,字若兰,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丝线绣
[] 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