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取消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清] 曹雪芹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注释】: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评介]册子上暗指晴雯的这幅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ч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这比喻晴雯的处境十分恶劣与危险。

晴雯是《红楼梦》众多女婢中,性格极其鲜明的一个,她具有烈火一样的反抗精神。就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说,她是个“身为下*”的奴隶,她处于封建社会奴役压迫下的最底层,连籍贯姓名都不知道。但是,她并不自轻自*,保持了做人的尊严。她身为女奴,却“心比天高”,丝毫不屈服于封建统治者的淫威,也不受封建势力的收买,始终表现了大胆泼辣、宁死不屈、反抗到底的斗争精神。她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这是在封建宗法制度奴役下劳人民最富贵的性格。

晴雯蔑视礼法,偃蹇反俗,锋芒毕露,不向浊恶势力屈服,自然就成了封建卫道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主子容不得她,奴才们也容不得她,结果就会“招人怨”,“诽谤生”,最后被迫害致死,这是晴雯悲剧命运的客观必然性。她是《红楼梦》人物中,塑造得十分出色、非常感人的形象之一。她的这种可贵精神,为后来的评家、读者所赞颂。作者把晴雯安排在十二钗图册的首位,爱憎是很分明的。
曹雪芹的下一首
《薄命司对联》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