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峡
取消

寒峡

[唐] 杜甫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未敢辞路难。
《宋书·氏胡传》:安西参军鲁尚期,追杨难当,出寒峡。鹤曰:秦成之间,大抵多峡,自秦至成之界,垂二百里,又七十里至成。

  行迈日悄悄①,山谷势多端②。云门转绝岸③,积阻霾天寒④。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⑤。况当仲冬交⑥,诉沿增波澜⑦。

  (首记峡中势险而气寒。云门乍转,却逢绝岸,积阻之处,又霾天寒,此所谓势多端也。单衣仲冬,冲寒而度峡,旅人之困如此。曰仲冬交,盖在十一月初矣。)

  ①《诗》:“行迈靡靡。”【黄注】“远行曰迈。”又:“忧心悄悄。”②赵充国策:“况山谷之便乎。”《汉书》:“上知方朔多端。”③《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鲁曰:云门,亦秦地名。木华《海赋》:“绝岸万丈。”④射朓诗:“九河亘积阻。”《尔雅》:“风而雨土为霾。”古乐府:“海水知天寒。”⑤沈约诗:“岂觉衣裳单。”⑥《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⑦逆流而上曰泝,从流而下曰沿。何逊诗:“泝水复沿流。”应玚《灵河赋》:“泝沿蔽水,帆柱如林。”谢灵运诗:“倾耳聆波澜。”

  野人寻烟语①,行子傍水餐②。此生免荷殳③,未敢辞路难④。

  (末叹峡行之艰苦。寻烟傍水,皆荒山阒寂之象。路难犹胜荷殳,此自解语,实自伤语。此章,前八句,后四句。)

  ①鲍照诗:“当警野人机。”②又:“行子夜中饭。”③《诗》:“彼候入兮,何戈与祋。”注:“祋,殳也。”又:“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周礼》:殳以积竹入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旅贲以先驱。④古乐府有《行路难》。陈继儒曰:此与《铁堂》《青阳》二篇,幽奥古远,多象外异想,悲风泣雨,入蜀人不堪多读。黄生曰:积阻之气,至于霾天,著此一句,寒峡方显。末二,即“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意,亦无聊中故作此语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的下一首
《暮归》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南北朝]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
[南北朝] 鲍照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
[南北朝]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
[南北朝]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
[魏晋] 应玚
应玚[yáng](177—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
[明] 陈继
[明] 陈继儒
相关诗词
《代东门行》(鲍照)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
《登池上楼》(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狥禄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