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取消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唐] 杜甫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
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野畦连蛱蝶,江槛俯鸳鸯。
日晚烟花乱,风生锦绣香。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
  【鹤注】当是广德二年正月晦日阆川作。王使君、阆州守。

  山豁何时断①,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结束多红粉②欢娱恨白头。非君爱人客③,晦日更添愁。

  (此章陪使君泛江。上四江上之(,) 景,下四席中情事。山开豁,故江面平。见花已改岸,始觉鸟亦随舟,其不流处仍流也。末点晦日,反掉作结。)

  ①《杜臆》:地志:阆中有蟠龙山,在城东三里,状如蟠龙。贞观中,望气者言,西南千里外有王气,令人入蜀,次阆,果见山气郁葱,凿破山脉,水流如血,今号锯山。咸亨中,徙阆中县于此,即今锯山关。山豁当指此。江总诗:“山豁自疏快。”②结束,衣裳装束也。《汉武内传》:“缓此结束。”古诗:“娥娥红粉妆。”③洪仲云:公诗“问知人客姓”,王建诗“人客少能留我屋”,人客字,盖当日方言。《唐志》:德宗时李泌请废正月晦日,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则是前此以晦日为节也。杨慎曰:“江平不肯流”,意求工而语似拙,不若李群玉乐府云“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又不若巴渝竹枝词云“大河水长漫悠悠,小河水长似箭流。”词愈俗愈工,意愈浅愈深。今按杜诗《晚登瀼上堂》云“春气晚更生,江流静犹涌”,是即“江平不肯流”之转注也,岂可轻下轩轾语耶。

  其二

  有径金沙软①,无人碧草芳②。野畦连蛱蝶③,江槛俯鸳鸯。日晚烟花乱,风生锦绣香。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④。

  (此章就黄家亭子。上四亭前之景,下乃对景伤情。沙草,入亭之路。风吹花气,故衣锦生香。两句分合看。锦绣谓舞衣,急管谓歌吹,《杜臆》:结语申“欢娱恨白头”意。)

  ①《蜀都赋》:“金沙银砾。”注:永昌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一统志》:保宁府剑州、广元、江油、巴县出麩金。②《别赋》:“春草碧色。”③裴子野诗:“栖叶如连蝶。”④《史记·货殖传》:陶朱公年衰老而听子孙。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的下一首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唐] 王建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
[] 竹枝词
[隋] 江总
[唐] 李群玉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
[明] 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
[唐] 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