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取消

洛阳

[唐] 杜甫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
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①。天子初愁思②,都人惨别颜。清笳去宫阙③,..翠盖出关山④。故老仍流涕⑤,龙髯幸再攀⑥。

  (此叹西狩之事也。上四,叙幸蜀之由。下四,记还京之事。别颜流涕,上下相应,禄山于天宝十四年十二月,陷东京,所谓洛阳没也。次年六月七日,灵宝败绩,贼入潼关,所谓犯潼关也。是夕,平安火不至,明皇惧而谋幸蜀,所谓初愁思也。十三日,帝出延秋门,至咸阳驿,而从宫骇散,所谓惨别颜也。至德二年九月,郭子仪收复西京,贼众夜遁,所谓去宫阙也。十月,肃宗入长安,上皇发蜀郡,所谓出关山也。十二月,上皇至自蜀,百姓舞抃路侧曰:“不图今日,复见二圣。”所谓故老流涕,龙髯再扳也。此叙出狩还宫之事,首尾详明,真可谓诗史矣。《杜臆》:初愁思,盖向不知愁者。流涕攀髯,则开元美政,去国仁言,真足以系人心者。考唐史,帝之出奔,经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上曰:“贼来无得,必更敛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赤子。”上既过便桥,国忠使人焚桥,上曰:“人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高力士扑灭之。皆去国之仁言也。)

  ①【邵注】洛阳属河南府,唐高宗以此为东都。潼关,在陕西西安府华阴县,乃秦关要地。前凉主寔书:“忽闻北地陷没,寇逼长安。”古诗:“胡马依北风。”②马融《与谢伯世书》:“愤愤愁思。”③杜挚《前赋》:“操笳扬清。”谢脁诗:“寥戾清笳转。”梁鸿歌:“宫阙崔巍兮。”④《高唐赋》:“以翠羽为盖。”《淮南子》:建翠盖。江淹《恨赋》:“关山无极。”⑤《晋书·怀帝纪》:故老或歔欷流涕。⑥《前汉·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七十余人从上,龙乃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乃抱其弓与龙髯号。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弓曰乌号。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的下一首
《越王楼歌》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汉] 梁鸿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
[南北朝] 江淹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
[唐] 郭子仪
[唐] 高力士
相关诗词
《五噫歌》(梁鸿)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