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
取消

骊山

[唐] 杜甫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①。地下无朝烛②,人间有赐金③。鼎湖龙去远④,银海雁飞深⑤。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⑥。

  (此重伤园陵而作也。上四,升遐之感。下四,陵寝之悲。【邵注】明皇崩后,骊山花萼,不复幸临,地下久无朝烛,人间徒有赐金。自此鼎湖龙去,银海雁深,唯留此蓬莱日色,长照陵上羽林耳。寂寞身后,良可叹也。《杜臆》:蓬莱宫,先帝所居。羽林军,守护陵寝者。黄生曰:此章即申首章园陵霜露之感,而言更深切,前是孤臣独泣,此则率土同悲也。)
①明皇在日,每岁十月,必至骊山华清宫。又,友爱诸王,造花萼相辉之楼。②赵曰:朝烛,当音朝觐之朝。凡朝在早,则秉烛而受朝,今地下幽閟,无朝见之烛也。③黄庭坚曰:《汉书·高后纪》: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北史》:隋献皇后山陵成,赐杨素金钵一,实以金;银钵一,实以银。④鼎湖,注已见上章。⑤《汉书》:秦始皇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三坟,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何逊《经孙氏陵》诗:“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⑥【黄注】日者,君象。羽林,上应星文,故与日相贴。羽林,即万骑军,后改为龙武军,明皇葬后,用为护陵军。《汉·礼乐志》:“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颜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的下一首
《鸂鶒》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宋]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
[南北朝]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
[隋] 杨素
[唐] 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