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封
取消

提封

[唐] 杜甫
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时征俊乂入,草窃犬羊侵。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提封汉天下①,万国尚同心②。借问悬车守③,何如俭德临④。时征俊乂入⑤,莫虑犬羊侵⑥。愿戒兵犹火⑦,恩加四海深⑧。

  (此章总结,直究当时致乱之由,以垂为永戒也。言当此一统天下,万国同心,世事尚可为也,但勿更寻前辙耳。自明皇好边功而尚奢侈,故有悬车俭德之语。不听张九龄,而致禄山终叛,故有俊乂、犬羊之语。使当时息兵爱民,焉有天宝之祸哉?故以戒兵加恩终之。此诗反覆丁宁,无非鉴已往以告将来。若云指讽代宗时事,则当年吐蕃入寇,叛将不恭,恐非罢兵可以止乱也。三四,即所谓在德不在险。五六,即所谓汲黯在朝,淮南寝谋。《杜臆》:俭者不夺,民心自怀,此无形之险也。俊乂在朝,折冲樽俎,何忧于犬羊乎?兵勿轻动,则恩加四海矣。公之谋国,堂堂正正,即孟子所告齐梁之君者,自许稷契以此。)

  ①《东方朔传》:“提封顷亩。”注:“谓提举四封之内,总计其数。”《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②古史: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吕相曰:“戮力同心。”③又:悬车束马,以踰太行。④《书》:“慎乃俭德。”⑤又:“俊乂在官。”⑥晋愍帝檄:“石虎敢率犬羊,渡河纵毒。”⑦《左传》:“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⑧《魏志》:陈群曰:“皇恩溥遍海岱。”顾宸曰:八章皆咏开元之事,与李白《宫中行乐词》八章相为表里。但太白作于明皇之时,故微婉其词而讽之:少陵作于明皇之后,故杂叙其事而伤之。

  黄生曰:八章,专述开元以来之事,借古喻今,美恶不掩,风人之旨,尽于此矣。他诗有连及者,固无讥刺之意,以为是非具在国史,非臣子所得而私议。至受恩先帝,没齿不忘,深思慨慕,则时有之。后人不能推公之志,毛求影捕,辄谓有所刺讥,夫君子不非是邦之大夫,况亲委贽而为之臣者哉。

  《秋兴》及《洞房》诸诗,摹情写景,有关国家治乱兴亡,寄托深长。《秋兴》八首,气象高华,声节悲壮,读之令人兴会勃然,《洞房》八章,意思沉郁,词旨凄凉,读之令人感伤欲绝。此皆少陵聚精会神之作,故能舌吐风云,笔参造化,千载之下,犹可歌而可涕也。但七律才大气雄,固推赋骚逸调,而五律韬锋敛锷,直与经史并驱,两者当表里参观,方足窥其底蕴焉。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的下一首
《哭严仆射归榇》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相关作者
[唐]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唐] 张九龄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
[唐] 许稷
[宋] 高华
[明] 海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