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三山作
取消

行香子 三山作

[宋] 辛弃疾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注释】
  ①作于绍熙五年(1194)春,稼轩时在福建安抚使任上。  词抒归耕之志,间涉小人掣肘、君意难测之意,除一起三句直言归耕本意外,馀皆出以比兴手法,意内言外,纡曲深婉,一如其《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梁启超在其《稼轩年谱》中,对此词的诠释大全允当,节录如下:“此告归未得请时作也。———发端云:‘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直出本意,文义甚明。次云:‘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谓受谗谤迫扰,不能堪忍也。下半阕云:‘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尚有种种牵制,不得自由归去也。次云:‘天心肯后,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谓只要谕旨一允,万事便了;却是君意难测,然疑间作,令人闷杀也。……盖已知报国夙愿不复能偿,而厌弃此官抑甚矣。度自去冬今春,已累疏乞休,而朝旨沉吟,久无所决,故不免焦虑也。”
  ②好雨当春: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意。趁:指趁“好雨当春”时节。
  ③“小窗”两句:窗前细听檐前滴水之声。坐地:坐着。地,助词无义。檐声:指屋檐间的滴水声。
  ④“恨夜”三句:恨春夜风云变幻,阴晴无定。
  ⑤“花絮”三句:春色将去,担心雨后路上泥泞,不能湖边漫步。侬:你。从莺燕口中说出,指稼轩。
  ⑥“天心”两句:天意若允,就不必再费尽心思,琢磨疑猜。天心:上天之心,比喻朝廷。
  ⑦“放霎”三句:忽雨忽晴,天意难测。霎时:犹言一霎儿。李清照《行香子》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辛弃疾的下一首
《水调歌头 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于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相关作者
[唐]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
[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
[] 李清
[清]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
相关诗词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
《行香子·草际鸣蛩》(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