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取消

定风波 再用韵。时国华置酒,歌舞甚盛

[宋] 辛弃疾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坛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注释】
  ①参见上篇《定风波》注①。  身在歌舞,心怀国忧,倡导诗词新风。巍巍诗坛,岂可一色清歌曼舞,亦当为英雄叱咤风云之所。此种文学观正道出南宋爱国诗人的心声,亦时代精神之体现。结处更从眼前歌舞生发开去,规勉友人惜时砺志,庶几无愧于国,不虚此生。虽语重心长,措词却委婉得体。
  ②中州:指沦陷金手的中原地区。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其首章有“彼黍离离”之句,感叹西周故都的残破景象。后世遂以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元和圣德: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元和年间,唐王朝曾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威摄各地藩镇割据势力,使国内稍趋统一。诗人纷纷作诗以颂。辛词借以指歌颂抗金复国的诗篇。
  ③“老去”三句:谓自己老大无成,惟有归卧青山。活计:谋生之道。
  ④“谁筑”三句:赞美友人诗才出众,鼓励他诗坛夺魁。斩将更搴(qiān千)旗:以战场上雄威无敌喻诗坛上大显身手。搴:拔取。
  ⑤“歌舞”三句:规勉友人勿以歌舞丧志。须髯(rán然):胡子。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辛弃疾的下一首
《浣溪沙 偕杜叔高、吴子似宿山寺戏作》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相关作者
[宋] 吴元
[先秦]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
相关诗词
《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