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再用韵呈南涧
取消

水调歌头 再用韵呈南涧

[宋] 辛弃疾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涨痕当日何事,汹涌到崔嵬。攫土搏沙儿戏,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万里须臾耳,野马骤空埃。
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黄花憔悴风露,野碧涨荒莱。此会明年谁健,后日犹今视昔,歌舞只空台。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徘徊。
  ①作期同上。南涧:见上篇注①。  词以眼前云洞秋水涨落起兴,发沧海桑田之叹。以下由自然变迁而言及社会人生。“笑年来”五句,政治感触良深,但以一“笑”视之者,盖人生变迁也自剧速,明年知是谁健?因仿渊明之爱酒,一醉了之。
  ②“千古”二句:谓云洞古老而高。蟾口:蟾蜍之口,为古时受水或吐水之具,比喻云洞。
  ③“涨痕”两句:当日秋水暴涨,漫浸山陵,而今水退,涨痕犹在。崔嵬:指山。
  ④“攫土”三句:造物者神力无穷,变幻自然犹若儿戏一弄。攫土抟沙:苏轼《游白水山诗》:“伟哉造物真豪纵,攫土抟沙为此弄。”抟(tuán团):捏之成团。化人:会幻术之人。《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⑤“万里”两句:须臾之间,万里野马,喻秋水涨落之速。野马:空中游气浮动,远望状似奔马,故名。语出《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是物之以息相吹也。”
  ⑥“蕉鹿梦”二句:人世如覆蕉之鹿、弓影之蛇,真假杂陈,令人疑惧不已。蕉鹿梦:《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画蛇杯:即谓杯弓蛇影,见前《水调歌头》(“寄我五云字”)注⑦。
  ⑦“黄花”两句:谓黄菊盛衰,秋水涨落,自然变幻,均非人力所能挽回。
  ⑧“此会”三句:感叹岁月如流,人生空虚无常。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王羲之《兰亭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⑨“爱酒”两句:以渊明自况,隐居田园,一醉了之。元亮:陶渊明字元亮。无酒徘徊:参阅前《水调歌头》(“今日复何日”)注②。
[url=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url]
辛弃疾的下一首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相关作者
[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
[唐]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
[魏晋]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唐] 崔氏
相关诗词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