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三山道中
取消

鹧鸪天 三山道中

[宋] 辛弃疾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注释】
  ①作于绍熙四年(1193)春,稼轩奉诏赴京途中。  词写再度出仕后的苦闷心境。一起“山中诗酒”与“官府笙歌”并举,但扬前抑后之意甚明,故三四句有“闲愁”、“白发”之叹。尤其念及此番奉诏进京,也许又要经历一场新的宦海风波,心境更是抑郁,然此中隐情,又不便与儿辈明说。言不由衷,言传而不能身教,此情此境,真个“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②“抛却”两句:怨己不该离山出仕。窠(kē颗):这里指隐居之处。
  ③“闲愁”两句:闲愁天大,以致白发倍增。做弄:玩弄、戏弄。白发栽埋:谓白发全由自己一一栽埋。稼轩《水调歌头》词结句云:“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语义与此相同。日许多:日益增多。
  ④“新剑戟”三句:天性疏懒,不愿参与无聊庸俗的官场斗争。剑戟:古时的两种武器,此喻官场斗争。“天生”句:《论语·述而》:“天生德于予,桓魋(人名)其如予何?”辛词套用此句式,并改字易意。
  ⑤“此身”两句:此生已然不拟再有作为,但不能教儿辈如此去做。儿童:指自己的儿辈。恁么:如此这般。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辛弃疾的下一首
《定风波 再用前韵,药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