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取消

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宋] 程垓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
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
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注释】

①西飞雁:从西边飞回之雁(相传雁足能传书)。
②蛩(qióng),蟋蟀。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写独自登楼,望断青山,直至夕阳西下,却不见归
雁传书。下片写独自下楼,而楼下蛩声,黄昏月上,凄凉况味,依旧令人断肠。全词含
蓄和婉,意境清幽。
------------------
程垓的《卜算子》一词以写情见长,主人公盼望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失望,她的感情逐渐由平缓转向激烈,沉默无语到凄切哀怨,直到柔肠寸断。触景生情,徘徊悱恻,感情一直没有完全道破,但作者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家都可从字里行间悟出。
词的上片,写上楼盼望,时间是白天。独自一人,登上层楼,取登高望远之意。但极目远眺,唯见青山绵邈天际而已。“远”,是青山遥远,更是主人公放眼所望之远,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句意。自然,所望不在青山,而在于“人 ”。但是,直望到斜阳欲尽,光线模糊,不能再远望之时,还是不见那人的影子 ,连点儿消息也没有盼到!雁,用雁作传书之典,事见《汉书·苏武传 》。“不见西飞雁”,即没有盼到从远方传来的音讯。“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在外之人,当归不归,主人公的情真意切、望眼欲穿、焦急徘徊,种种情绪,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但她并不心灰意冷。于是词的下片写主人公于夜色入高楼之后,又独自走下层楼,在楼下徘徊等候。但庭院寂寂,唯有蛩(蟋蟀)声如泣如怨而已。以蛩声衬寂寞,再以蛩声的凄怨,暗写主人公的情怀。至此,始写出主人公的“怨 ”。既全日翘首楼头,又继之以夜,始终不见那人归来 ,“怨”所由生焉。词的最后两句,写黄昏月上,这正是与所爱的人相会的时刻,而主人公却依然形影相吊 、徘徊楼下,不见人归,不禁由怨而悲,柔肠寸断矣。着“依旧”二字,可见如此盼人,如此失望 ,已非一日,女主人公的怀念之深,盼望之切,由此可略见一斑。
这首词所展示的内容主要是:人在远方他乡,亲人日夜思念,在外呆得越久,怀念之情愈浓,日夜翘首盼望 ,不见归来 ,令人柔肠寸断。从词中写得的“柔肠”和那不胜感叹的悠悠柔情来看,词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少妇;所思念的人,便是她的丈夫。在这首词中,作者仅写主人公在楼上楼下的活动。从此看来,作者似乎是在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但仔细一读,却娓娓动人,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熟悉生活,善于揣摩翘望者的心理状态:白天盼人,自然是上高楼,越高越得其深,南朝民歌“望郎上青楼”是也。梁元帝《荡妇思秋赋》:“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也是白天登楼盼人,与此词同一境界。晚上盼人,则在楼下,徘徊庭除,所谓“玉阶空伫立”是也。若仍在楼上,则失其真。当然,也有一直守在楼上的,姚令威《忆王孙》写“楼上情人听马嘶”便是,那是情人偷情,未敢明目张胆,写的是特定人物的心理状态。李清照《声声慢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自是丈夫已死,无人可盼的写照。所以虽仅写楼上楼下,已深得生活真实,故语不雕琢,反觉字字真切感人。
程垓的下一首
《卜算子·枕簟暑风消》
相关作者
[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
[汉] 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
[南北朝] 民歌
[南北朝]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盛于南北朝时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章。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
[] 李清
[唐] 高越
相关诗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西洲曲》(南朝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