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听·凤枕鸾帷
取消

驻马听·凤枕鸾帷

[宋] 柳永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
,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
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注释】:
这首《驻马听》是柳永词中专写男女别骨相思的一篇。它通篇既不写景 ,也不叙事 ,完全摆脱了即景传情和因物兴感的俗套,完全采用直言的方式来抒情 ,是一首典型的“ 俗词”。历来因不合封建社会道德和正统文人的审美趣味而被称之为“淫冶讴歌之曲”。其实这首词写得直率明快、真情洋溢、深挚感人,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准。
这首词采用线型的结构,按照情节的顺序从头写起,层次清晰。上片纯属忆旧。“凤枕鸾帷”是写抒情女主人公沉溺在对往日甜蜜爱情生活的回忆里。这段幸福的生活虽只有“二三载”,在整个人生旅程中是短暂的,却因两心相照,“如鱼似水”般的和谐而令人难忘 。但他们的情感不是对等的,她委曲求全,百般迁就,“无非尽意依随”。委曲求全的结果并未愈合、反而加深了他们情感的裂痕 ,责任不在女方。
“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性灵”,俗语的意思是指性子或个性;“忒煞”,即太过份了。他们的破裂纯由男子的任性而引起,对他已无可奈何,最后分离也是情势发展的必然。接下来女主人公诉说分离后的苦闷情绪:“无事孜煎 ,万回千度 ,怎忍分离。”“孜煎”,俗语 ,忧虑、思念之意 ,如柳词《法曲献仙音》:“记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
每当她闲着无事之时,将往事反复考虑,仍免不了对离人的眷恋,情感上难以割舍。这一串直言不讳的回忆,平中见奇,层次井然,章法分合有序,给人以摇曳生姿的美感。
下片重在伤今,着重写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复杂心理。而今离人已经“渐行渐远”,加大了空间与情感的距离 ,“虽悔难追”。似乎当初若再委曲一些、再容忍一些,还是可以挽留住的,而今距离愈远,纵然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根据这种情形 ,即使寄去消息,终究也是白费。“消息”两字分用,是一种修辞方法。她也打算过同他再继续那一段爱情生活,“重论缱绻”。无奈她经过“翻覆思维”,从现实状况下得出的预感 ,经过分离的痛苦和被弃后的冷静思考,她已认识到情感是不能勉强的 ,纵使可能重续旧欢,恩情也不似当时的“如鱼似水相知”那样融洽了。这几句丧气话,表面看来有点煞风景,但实际是一个久经忧患者对人情世故的清醒认识,是情感和哲理的巧妙结合。
柳永的这首俗词与他的同类作品相比,颇有独特之处。首先,这首词塑造的一个是温柔多情而非大胆泼辣的市民女子。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有冷静理智的思索 ,反映了市民女子性格的多面性 。另外,这首词情真语真,表现得法。词人能够深人物内心设身处地去体会,他不写弃妇的悲哀可怜,却是多层次地揭示人物的思维过程,成功展示了她的内心境界。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言情佳作。
柳永的下一首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作者
[唐] 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