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口
取消

夜泊牛口

[宋] 苏轼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苏轼的笔下,乡村虽然潦倒贫穷,却呈现出陶渊明诗中特有的清贫恬静的田园生活氛围。而同样的村落,同样的人物,在苏辙的笔下却显得萧瑟荒凉、穷愁凄苦。它没有苏轼诗歌那种安贫乐道的氛围,却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爱与悲悯。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被时人称道,《冷斋夜话》云:“人意趣所至,多见于嗜好。欧公喜士为天下第一,常好诵孔北海‘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范文正清严,而喜论兵,常好诵韦苏州诗‘兵卫森画戟,燕寝疑清香’。东坡友爱子由,而味着清境,每诵‘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本出自唐人应物《示全真元常》,寄托着友朋重逢的美好期待;而经苏氏兄弟对这一诗典的丰富,“夜雨对床”就更具有美好的人伦情味。
苏轼是中国诗史上千载难逢的天才诗人,而苏氏父子三人并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检讨二苏全集,便可发现苏辙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最持久的诗友,他们的诗篇就像大小提琴合奏出的美妙的心灵之音,如果缺少了相应、相和,即使天才也会孤独难耐,幽闷靡发。千载而下,如果不去领略两颗心灵如何相倾相诉,就不能悟得华彩乐章的邈绵之音。中国诗歌所隐含的心灵世界,心心相印,隔世知音,代不乏人。清人查慎行为苏轼诗作注,即将苏辙的“和诗”、“次韵”一并刊行。林语堂先生也曾说往往为了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
苏轼的下一首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