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首页 >
韩愈

-
《和李司勋过连昌宫》夹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压山原。
宫前遗老来相问,今是开元几叶孙。 -
《奉和兵部张侍郎酬郓州马尚书祗召途中见寄开》来朝当路日,承诏改辕时。再领须句国,仍迁少昊司。
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赖寄新珠玉,长吟慰我思。 -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查看全文
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
-
《县斋读书》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萧条捐末事,邂逅得初心。查看全文
哀狖醒俗耳,清泉洁尘襟。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
-
《新竹》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查看全文
出栏抽五七,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忆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称。君颐始生须,我齿清如冰。查看全文
尔时心气壮,百事谓己能。一别讵几何,忽如隔晨兴。
-
《送湖南李正字归》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查看全文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
《辛卯年雪》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查看全文
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波涛何飘扬,天风吹幡旂。
-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长安雨洗新秋出,极目寒镜开尘函。终南晓望蹋龙尾,查看全文
倚天更觉青巉巉。自知短浅无所补,从事久此穿朝衫。
-
《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
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 -
《琴曲歌辞·残形操》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吉凶何为兮觉坐而思,巫咸上天兮识者其谁。 -
《题楚昭王庙》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
《喜雪献裴尚书》宿云寒不卷,春雪堕如簁。骋巧先投隙,潜光半入池。查看全文
喜深将策试,惊密仰檐窥。自下何曾污,增高未觉危。
-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查看全文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
《题百叶桃花》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
《戏题牡丹》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陵晨并作新妆面,查看全文
对客偏含不语情。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
《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查看全文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
《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
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