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
取消

[宋] 范成大

收录:1979首
南宋四大家 」之一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601

《次韵朋元卖花处见梅》

烟浓日淡不多寒,担上看花雪作团。
想得竹边春已暗,明朝走马过溪看。
1602

《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

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
百叠海山乡梦熟,三年江路旅愁生。
展开全文
松楸永寄孤穷泪,泉石终收漫浪身。
好住邻翁各安健,归来相访说情真。
收起
1603

《天童三阁》

松萝幂天堕空翠,迎面风香三十里。
曾宫亭亭隔瑶水,碧瓦琼榱五云里。
展开全文
千佛当门无半偈,声闻未解祖师意。
遍参踏破青鞋底,前楼后阁玲珑起。
闲客那知如许事,东斋听雨烂熳睡。
觉来一转聊布施,普请云堂来拟议。
收起
1604

《用汉中帅阎才元侍郎韵,送樊子南西归,兼呈》

万里山巅与水涯,春风招看杏园花。
几来科第直溷子,此去文章应满家。
展开全文
休学游仙穷越雟,且从知己控褒斜。
南楼东望当思我,药裹堆中两鬓华。
收起
1605

《圣集夸说少年俊游,用韵记其语戏之》

京尘红软扑雕鞍,年少王孙酒量宽。
倚袖竹风怜翠簿,捧杯花露怯金寒。
展开全文
黄云城上栖乌曲,绿水桥边斗鸭栏。
别後相思惟故物,壁煤侵损扇中鸾。
收起
1606

《同年杨廷秀秘监接伴北道,道中走寄见怀之什》

昨遣长须迓诗老,人言已过阊门了。
梅边肠断傍寒溪,诗老官忙应未知。
展开全文
何时真访山中许,已办竹深留客处。
只恐归程官更忙,天驺催上沙堤去。
收起
1607

《次韵蜀客西归者来过石湖,并寄成都旧僚》

真走尘埃倦鸟还,故乡元在水云闲。
黄粱饭里梦魂醒,青箬笠前身世闲。
展开全文
鸥鹭飞来俱玉立,松篁岁晚各苍颜。
岷峨交旧如相问,铁锁无扃任客攀。
收起
1608

《桐川郡圃梅极盛,皆围抱高木,浙中无有》

家住丹枫白苇林,横枝一笑万黄金。
玉溪园里逢千树,还尽春风未足心。
1609

《游宁国奉圣寺》

松梢台殿郁高标,山转溪回一水朝。
不惜褰裳呼小渡,夜来春涨失浮桥。
1610

《八月二十二日寓直玉堂,雨後顿凉》

雨意蒸云暗夕阳,浓薰满院落花香。
题诗弄笔北窗下,将此工夫报答凉。
1611

《巴东峡口》

水宿频欹侧,徒行又险艰。
舟危神女峡,马瘦鬼门关。
展开全文
照夜烧畲陇,缘云种笮山。
催成头雪白,休说鬓丝斑。
收起
1612

《桐庐江中初打桨》

二十年前鬓未斑,下滩归路落潮乾。
如今衰发三千丈,却趁潮平再上滩。
1613

《次韵唐幼度客中。幼度相别数年,复会於钱塘》

西湖冰泮绿生鳞,料峭东风欲中人。
花片不禁寒食雨,鬓丝犹那涌金春。
展开全文
江山契阔诗情在,京洛追随客梦新。
唤取歌声不愁思,为君吹水引杯频。
收起
1614

《土门》

污泥汨峻阪,狠石卧中路。
睥睨无敢前,趑趄屡却顾。
展开全文
长绳引篮舆,前挽後推去。
吏士更叫号,作气欲飞度。
颠坠较分寸,商略营蹞步。
须臾气亦竟,一一汗如雨。
收起
1615

《观禊帖有感三绝》

宝章薶九泉,摹本范在世。
白鹅满波间,谁识腕中意。
1616

《光武庙》

云台列像拱真人,野老犹夸建武春。
不用剑锋能刜石,冰河一瞥已通神。
1617

《十月朝开炉偶书。余病归二年,未能拜扫松楸》

圃芋今年紫,篱枫昨日丹。
开炉修故事,听雨说新寒。
展开全文
桔社重游阻,楸行再拜难。
此时西望眼,衰涕不胜弹。
收起
1618

《白善坑》

银须玉璞紫金精,犯难穷探亦有名。
白垩区区土同价,吴侬无事亦轻生。
1619

《晚步西园》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1620

《羑里城》

陵谷迁移尚故垆,天盈商罪未蠲除。
古今行客同嗤骂,何止三篇泰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