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首页 >
张九龄

张九龄
年代:唐
-
《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
《在洪州答綦毋学士》旬雨不愆期,由来自若时。尔无言郡政,吾岂欲天欺。
常念涓尘益,惟欢草树滋。课成非所拟,人望在东菑。 -
《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云雨俱行罢,江天已洞开。炎氛霁后灭,边绪望中来。
作骥君垂耳,为鱼我曝鳃。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 -
《酬王六寒朝见诒》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荷叶生幽渚,芳华信在兹。朝朝空此地,采采欲因谁。
但恐星霜改,还将蒲稗衰。怀君美人别,聊以赠心期。 -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未央钟漏晚,仙宇蔼沉沉。武卫千庐合,严扃万户深。查看全文
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
《酬宋使君见诒》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查看全文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
《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查看全文
一行罢兰径,数载历金门。既负潘生拙,俄从周任言。
-
《饯王尚书出边》汉相推人杰,殷宗伐鬼方。还闻出将重,坐见即戎良。查看全文
上策应为豫,中权且用光。令申兵气倍,威憺虏魂亡。
-
《南山下旧居闲放》祗役已云久,乘闲返服初。块然屏尘事,幽独坐林闾。查看全文
清旷前山远,纷喧此地疏。乔木凌青霭,修篁媚绿渠。
-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课最力已陈,赏延恩复博。查看全文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
《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眷言感忠义,何有间山川。徇节今如此,离情空复然。
皇心在勤恤,德泽委昭宣。周月成功后,明年或劳还。 -
《敕赐宁王池宴》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
《剪彩》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 -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
《和韦尚书答梓州兄南亭宴集》棠棣闻馀兴,乌衣有旧游。门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尝繁会,清风咏阻修。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
《林亭咏》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
《林亭寓言》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
《送使广州》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查看全文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